昨天提到了汉灵帝卖官,可以说汉朝就是从他这亡的。从讨伐董卓之后就开始了群雄割据的时代,这里说一个身份地位极高的人:袁绍。四世三公的他在年少时是十分有才能的,貌似这些年少有成的最后就下场不是太好,反观那些三十四十多岁成功的有了更多的沉稳。袁绍比较有名的就是十八路讨伐董卓的盟军盟主,到之后割据一方成为了当时最强的一个诸侯,但是最终在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被打垮,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袁绍是如何一步步失败的。袁绍十分爱才,但是有一点,他爱才但是不用才!在素书中也说过相关的警告,原文忘记了,大概意思是对于人才要用,既然给了人家小的恩情,那就别想着让人家办太重要的事情。袁绍给人一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,但是不知道自己最想吃什么的既视感。他的用人方式和曹操完全不一样,曹操用一个固定的听意见的顺序,先郭嘉,后荀彧。但是袁绍手下能人多,他没有一个固定的人去听意见,导致他自己的执念再加上一些人的进言,三个有关他命运的建议都没有听。一是在曹操打刘备时去偷袭曹操!二是和曹操打游击战而不是决战!三是没有听许攸的建议,导致许攸寒了心。
在袁绍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,一个人一定一定要分轻重缓急。作为一个个体来说要按任务的重要性去安排自己的计划,对于老板来说,要有一个明确的用人等级和听建议的先后顺序。凡是把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了,那这件事就其实明了了。